

枣农致富带头人——李小乐
单薄瘦弱的身材、憨厚朴实的笑容,是李小乐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。6月4日,笔者在贾沟村一处枣林里见到李小乐时,他正向几位枣农传授枣树花期提高坐果率的方法。正是这位普普通通的农民,靠着一种不服输的韧劲和怀着对家乡赤子般的深情,十几年如一日,刻苦钻研枣树管理技术,不仅使自己依靠种枣致富,还把乡亲们带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。
不断学习探索,他成了枣树管理“土专家”
今年42岁的李小乐是阜平县北果园乡贾沟村人,北果园乡是阜平大枣的主要产地之一,那里沟沟岔岔、漫山遍野都是枣树,当地农民一年的生计全靠卖枣收入维持。然而,前些年,由于枣树管理粗放,大枣的质量产量都较低,制约了当地枣农收入的提高。枣农辛辛苦苦忙碌一年,到头来收获的往往是失望与叹息。要掌握大枣管理技术,让枣树变成“摇钱树”,使自己和乡亲们尽快富起来!李小乐下定决心。
于是,他买来《枣树管理实用技术》、《枣树病虫害防治》等书籍,边学习边实践。2000年开始,县里定期派技术人员下乡搞枣树管理培训。李小乐格外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:不仅对培训内容作详细的记录,还就管理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虚心请教。
粘虫防治是枣树管理的重要环节。为掌握最佳防治时机,李小乐在自家的枣园里安装了粘虫诱芯,了解粘虫发生规律。从每年的5月初开始,到10月底结束,每天一大早,他都要到测报点看诱芯里的虫蛾数量,然后进行分析、判断,确定当地最适宜的防治时期,达到了用药最少、防治效果最佳的目的。
“功夫不负有心人”。在不断学习和摸索下,李小乐不仅能熟练掌握枣树修剪、施肥、用药等各项常规技术,而且能根据不同年份、不同天气条件,对病虫害的发生、发病规律作出精准判断,对何时施肥、用药拿捏得准,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标准化、优质高产的栽培管理技术。
经他管理的枣树年年枣满枝头,树都被压弯了腰,不仅果实外观好、口感甜,而且个头大。他家的枣树由最初的七八百棵发展到近两千棵,卖枣收入逐年攀升,最近几年,年年卖枣收入不下10万元。
乡亲们在羡慕李小乐卖枣收入高的同时,更佩服他学习钻研枣树管理的辛勤和劲头,称他是村子里的“枣秀才”、“土专家”。
热心帮助乡亲,村民称他为“致富带头人”
“一人富不叫富,大伙儿都富才算富”,李小乐把这句话常常挂在嘴边。为帮助广大枣农尽快富起来,近年来,该县在北果园、城南庄等乡镇的红枣主产区条推行了“树开心、枝拉平、精细管、肥平衡、无公害、质先行”的大枣综合管理生产技术。由于受传统种植模式和思想观念的束缚和影响,在新技术实施过程中,阻力不小。这时李小乐主动站出来,让自家的枣园不仅先行先试,充当“试点”和“示范”,而且他还当起科技“二传手”,经常“传、帮、带”,做乡亲们的工作,并将自己掌握的种枣技术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乡亲们。
村民李国军由于不重视枣树管理,种植的枣树受益低,好的年份收入也不过一万多元,于是就出外打工。后来见李小乐卖枣收入高,就放弃打工,回来重新当枣农。无论是施肥浇水、喷药治虫等常规技术,还是短截矮化、疏密间伐等关键要领,李小乐总是言传身教,随叫随到。在李小乐的帮助和带动下,李国军管理枣树也是“技高一筹”,不仅自家的枣园管理得好,还承包了别人家的枣树,现在年卖枣收入达到四五万元。
去年,县里实施以“两种”、“两养”为主的富民产业新格局。其中“两种”即种大枣、种核桃。这一政策的出台,更坚定了李小乐发展大枣产业的信心,他参加了阜平县红满天大枣农民专业合作社,以合作社的形式开展技术培训,不间断的向大伙传授枣树栽培管理技术和技能。村民们通过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、技能和管理方法,并把所学的技术,及时应用于大枣栽培生产。“身边有小乐带头,咱们致富不愁!” 乡亲们如是说。
在李小乐的带动下,乡亲们种植大枣的热情高涨,种植面积不断扩大,枣果产量、效益更是连年提升。贾沟这个仅有40余户、120多人的小村,目前已种植枣树900亩,已成为阜平县大枣产业的示范村、当地闻名的“枣窝子”,年红枣产量在40万斤以上,人均卖枣收入超过一万元。
岳岩
主办单位:阜平县果品发展研究中心 阜平县红满天大枣农民专业合作社
版权所有:阜平县果品发展研究中心
联系电话:0312-7239096 15175318079
冀ICP备13022158号-1
版权所有:阜平县果品发展研究中心
联系电话:0312-7239096 15175318079
冀ICP备13022158号-1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