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>>技术交流

枣树绿盲蝽象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

发布时间:2015-05-03 15:00:33 责任编辑: 点击数:828 

绿盲蝽象(Lygus lucorum Meyer-Dur)属半翅目,盲蝽科。近年来,在河北沧州、行唐、曲阳和阜平枣区发生严重,造成枣树大面积减产,甚至绝收,已成为枣树的主要害虫。根据绿盲蝽象的发生规律,采用以化学防治和树干涂胶相结合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,有效地控制绿盲蝽象的危害。

一、危害特点 

   枣树生长点被绿盲蝽象危害后,不能正常发芽展叶,远看似火烧过,幼嫩组织被害后,呈现失绿斑点,后随叶芽伸展,变成不规则的孔洞、裂痕、皱缩,俗称“破叶疯”。花蕾受害后,停止发育枯死脱落,危害严重时,造成枣树绝产。幼果遭到绿盲蝽象危害后,受害部位先表现为黄斑,后来变为褐色或黑色斑,枣果萎        缩,引起幼果大量脱落。随着枣果不断膨大,受害部位更加明显,果肉组织僵硬、坏死、畸形,有的向内凹陷,成“亚腰” 型;有的向外隆起,形成小疱,裂开,直至枣果成熟,严重影响枣果产量和品质。 

      二、绿盲蝽象的生物学特性 

1、形态特征 

成虫:体长5mm、宽2.2mm,体卵圆形,黄绿色或浅绿色,密生短毛。头部三角形,黄绿色,复眼棕红色突出,无单眼,触角4节丝状,短于体长。前胸背板深绿色,布许多小黑点,前缘宽。小盾片三角微突,黄绿色,中间具一浅纵纹。前翅基部革质,绿色,端部膜质,半透明,灰色。胸足3对,黄绿色,后足腿     节末端具褐色环斑,跗节3节,末端黑色。

    卵:长1.2mm,香蕉型,黄绿色,卵盖浅黄色,边缘无附属物。 

    若虫:共5龄,初孵若虫体桔黄色,复眼红色。三龄以后可见浅绿色翅芽,5龄若虫鲜绿色,复眼灰色,触角淡黄色,末端渐浓。翅芽尖端深蓝色,达腹部第4节。

2、生活习性 

绿盲蝽象的若虫和成虫以刺吸式口器刺吸危害枣树嫩芽、嫩叶、花蕾和幼果,若虫孵出1~2分钟即可迅速爬行,多隐藏于嫩芽,不易被发现,受到强烈振动后,可掉地,并迅速逃匿,一般三龄若虫在空气相对湿度60%的条件下可耐饥35~47小时。成虫喜阴湿,有趋光性,早晨和傍晚比较活跃,飞翔能力强。在喷     药防治时,容易被农药击倒落地,苏醒后短时间内不能飞行,只能爬行转移。成虫多在晚上羽化,约占全天量的85%左右,雄成虫先于雌成虫羽化,雌雄比为1.2:1,羽化后1~2天开始交尾产卵,平均每雌产卵量为286粒,1~4代卵多产在枣树或附近作物的嫩芽里、枝条伤口处和幼嫩组织中。

3、发生规律 

枣树绿盲蝽象以卵越冬,越冬场所主要在枣树的病残枝上(剪口、蚱蝉卵穴)和多年生枣股处,据调查,在病残枝上的越冬卵数约占调查总数的78%,多年生枣股处占22%,在其他场所包括枣园内外的杂草、土壤,邻近的作物秸秆,苹果树,杨树,李子树上均未发现越冬卵。观察树干胶环粘虫情况,可以直观的     看出,危害枣树的第一代绿盲蝽象来源于树干以上部位。4~5月份,当日平均气温高于10ºC或连续5日均温达11ºC,相对湿度在70%左右时,越冬卵开始孵化,自然孵化率为87.3%。

绿盲蝽象在阜平枣区一年可发生4~5代,各代历期不同,一般卵期6~10天,若虫期15~27天,成虫期35~50天。绿盲蝽象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尤其是相对湿度关系密切,第1代发生相对整齐,第2~5代世代交替现象严重。 6~8月份日平均气温20~30ºC,相对湿度达80%~90%时,往往容易引起该虫大发生。当     地枣农也有“一场雨一场虫”的说法。当枣树进入果实膨大期,树上环境不适于绿盲蝽象的生存,大量成虫转移到其他寄主如豆类、白菜、杂草、棉花等植物继续危害、产卵。进入9月上旬,该虫又开始陆续迁回枣树,危害裂果和嫩叶,并产卵越冬。

三、 综合防治技术 

1、栽培措施 

(1)合理选择间作物  有间作习惯的枣园,在选择间作物时应避免用绿豆、大豆、豆角、棉花、白菜等绿盲蝽象的寄主植物。 

(2)修剪  冬春季节,结合冬剪剪除树上病残枝,尤其是对前一年夏剪剪口部位和蚱蝉产卵枝进行重点剪除,减少绿盲蝽象的越冬基数。 

(3)除草  在5、6月份,及时对树下杂草、根蘖进行铲除,切断落地绿盲蝽象的食物来源。 

2、物理防治 

          (1)树干涂抹粘虫胶  在树干上涂抹一闭合的粘虫胶环,可有效阻杀上树的绿盲蝽象。据调查,在进行喷雾防治时,大量的绿盲蝽象的成虫和若虫落到地面上,但落在地面上的绿盲蝽象大部分呈假死状态,一般在2—8小时内便能苏醒过来,成虫苏醒后短时间内不会飞翔,只能沿树干向上爬行;刮风天气时,大量       若虫受到振动,也会坠落到地面,先聚集在杂草和枣树萌蘖上,除草、除萌后,再沿树干向树上转移。 

          (2)使用物理灭蛾器 

绿盲蝽象成虫的趋光性较强,利用这一特性,使用全自动物理灭蛾器,电杀成虫。在绿盲蝽象的成虫发生期,每台灭蛾器每天可诱杀绿盲蝽象成虫500余头。 

3、化学防治 

(1)枣树发芽前对树体喷洒3~5°Be的石硫合剂,消灭越冬卵。 

(2)在枣树生长期,做好虫情预测,及时进行化学防治。该虫的发生和空气相对湿度有着密切的关系,尤其是雨后5~10天,是虫情调查的关键时期,统计虫口密度,制定防治方案,抓住有利时机,在若虫羽化前积极防治。提倡群防群治,统一用药。 

可用1.8%阿维菌素1000~1500倍+2.5%高效氯氟氰聚酯1000~1500倍、1.8%阿维菌素1000~1500倍+1.3%苦参碱800~1000倍或1.8%阿维菌素1000~1500倍+10%吡虫啉3000~4000倍混合喷施,效果很好。     

在化学防治的同时,结合树干涂胶,树下除青可有效提高除虫效果。 

3.4 保护天敌 

在阜平枣区,绿盲蝽象的天敌主要有草蛉、捕食性蜘蛛、小花蝽、拟猎蝽等,天敌对绿盲蝽象的发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。因此,枣园用药时要根据测报,科学准确用药,尽量减少用药次数和剂量,并选择高效低毒,对天敌杀伤力小的农药。

主办单位:阜平县果品发展研究中心 阜平县红满天大枣农民专业合作社
版权所有:阜平县果品发展研究中心
联系电话:0312-7239096 15175318079
冀ICP备13022158号-1